計畫緣起

 

      國家攝食資料庫 (National Food Consumption Database) 及其網站,旨在提供國人攝取食物的可靠數據,作為健康風險評估中暴露評估的基礎,並促進我國風險評估科學的發展。 在1981至1982年間,飲食資料係透過國民營養調查獲得原始數據,彼時未針對各類食品細項及各年齡層進行整併統計。隨著時代進步,民眾飲食習慣快速變遷,國民營養調查資料屢次更新,因此亟需編製一套專供食品風險評估的國家級攝食資料庫。
       
       2012年,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 張新儀 研究員、中央研究院 潘文涵 教授與中國醫藥大學 黃惠煐 教授,建置國家攝食資料庫及其網站。2016至2020年間,隨著資料庫的食物分類系統漸趨成熟及完善,為研究團隊發展食物描述系統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國醫藥大學 何文照 教授加入研究團隊,參考歐盟FoodEx2系統,一起建立出國家攝食資料庫的食物分類暨描述系統,以提升數據提供的應用性,並完成最新網站建置。
       
       2021至2025年間,國家衛生研究院 張新儀 研究員與 林嬪嬪 研究員共同管理資料庫,為了精進食物分類暨描述系統,開始推動歐盟FoodEx2
系統與國家攝食資料庫國際化連結,並透過專家會議及法規調整,確立食物分類、描述及編碼方式,分別使資料庫具有本土性、擴展性及國際化的功能,擘劃出適合我國國情且兼具連結國際資料庫之攝食資料庫,並對於其未來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研究團隊亦發展食譜資料庫,透過食譜資料庫中的複合食品主原料成分比例,供使用者於複合食品主原料攝食量之重要參考,並希冀透過雙資料庫的結合成大數據資料庫,提供使用者最適切的數據,作為科學推估、管理運用及溝通互動的基礎。除了精進資料庫之數據,張新儀研究員團隊也參與多場國內外研討會,推廣國家攝食資料庫,以期提升國內外暴露評估相關研究之發展,並培育了許多研究領域的學子,洪翎慎 博士、邱碩宇 博士…等。

 
       張新儀 研究員於國家攝食資料庫的規劃、建立、發展貢獻殊偉,使國家攝食資料庫成為各領域專家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及政策擬定參考的重要資源。至2025年,國家攝食資料庫已邁入第13年,感謝張新儀研究員多年來持續營運及更新國家攝食資料庫,對評估國人的攝食暴露風險有非常大的貢獻。
 

  2012年至2025年計畫主持人及研究人員
張新儀 研究員、潘文涵 教授、黃惠煐 教授、何文照 教授、林嬪嬪 教授、洪翎慎博士、邱碩宇 博士…